从环渤海港口煤炭运输能力,以及逐年增加的沿海沿江煤炭需求综合分析,环渤海港口煤炭运能是近期宽松,远期紧缺。假设五年内,秦皇岛港真的退出煤炭运输领域;那么,到2024年,我国北煤南运缺口将达到1.96亿吨;那时,南方省市缺煤少电现象将再现,势必影响国家经济建设。
秦港是否应该退煤,刨除曹妃甸港富余的能力不能置换秦皇岛港,也刨除迁曹线通过能力不足这两个话题,我们单从环渤海港口煤炭通过能力来分析,就可以知道秦皇岛港的重要性。
表一、环渤海各港口煤炭运输情况(万吨):
港 口 |
秦皇岛港 |
黄骅港 |
天津港 |
曹妃甸三港 |
京唐三港 |
合 计 |
运行能力 |
21500 |
20000 |
6800 |
20000 |
11150 |
79450 |
去年约完成 |
20300 |
20300 |
6800 |
12800 |
12300 |
72500 |
富余能力 |
1200 |
0 |
0 |
7200 |
0 |
6950-8400 |
环渤海港口煤炭发运数量占到整个北方港口煤炭发运总量的93%,我国山东、江苏等地港口运煤数量不多,占比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目前,环渤海港口富余煤炭运输能力约为8000万吨,算上即将投产的设计能力5000万吨的华电煤码头,几年后,我国环渤海港口富余能力将达到1.3亿吨。
根据环渤海煤码头的建设情况,除了曹妃甸华电煤码头以外,未来5年内无新投产煤码头。也就是说,到2024年,我国环渤海港口煤炭通过能力为8.44亿吨。但前提是秦皇岛港不能退煤,再加上黄骅港、天津港煤炭运量不变。按照环渤海港口年均增加2000万吨运量计算,五年后,南方沿海地区对环渤海港口煤炭拉运数量将达到8.25亿吨,从港口能力上看,五年后的环渤海港口运能是能够满足沿海地区煤炭需求的。
但是,如果按照媒体披露的那样,五年内,拥有2.15亿吨吞吐能力的秦港退煤;那么五年后,环渤海港口煤炭运输能力将下降到6.29亿吨,而去年环渤海港口下水煤炭就已经达到了7.25亿吨。未来五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沿海地区煤炭需求不但不会下降,而且还会持续增加。五年后,沿海地区拉运环渤海港口煤炭要达到8.25亿吨,那么,那时环渤海港口煤炭运力缺口在1.96亿吨。也就是说,一旦秦港在五年内退煤,五年后,将会有1.96亿吨煤炭不知道谁来转运。
如果五年内,秦港二公司退煤,那么,五年后,环渤海港口煤炭运输能力为8.06亿吨,而按照下游拉运环渤海港口煤炭8.2亿吨来分析,从港口能力上看,五年后的环渤海港口运能,运力缺口不大,只有1400万吨。环渤海各煤港一起发力,基本能满足沿海地区煤炭需求的。
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一个问题,就是天津港煤炭吞吐量持续下降,京唐港和黄骅港满负荷运转,而环渤海港口后续煤码头建设还遥遥无期。那么,2024年以后,我们怎么办?谁来满足华东、华南地区继续增加的煤炭需求呢?假设秦港二公司退煤,就等于环渤海港口减少了3800万吨运输能力,这个缺口谁来补?
尽管核电、水电高速发展,“西电东送”数量增加,煤炭在一次能源中占比已经降到60%以下,但煤炭需求数量却仍在逐年增加。蒙华铁路开通运营,其覆盖范围主要为华中地区,长江中上游用户能受益,而瓦日线主运炼焦煤,日照港增量非常有限;这两条运煤通道对沿海地区电煤供应几乎帮不上忙。未来,港口煤炭运能的紧张,不但要求拥有2.15亿吨运能的秦皇岛港不能退煤,而且环渤海港口后续煤码头建设必须加快进行。(本文章为鄂尔多斯煤炭网独家报道,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
上一篇: 煤价能否突破700元/吨?
下一篇: 今年沿海煤运还能愉快的玩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