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煤炭需求保持增加 铁路竞争压力依然很大
来源:    作者:海霞    时间:2017-02-15 10:15    浏览:1902次

  去年,我国东南沿海七省一市从海上调进煤炭数量高达8.5亿吨,同比增加7000万吨。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逐渐积累,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今年,我国沿海地区煤炭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今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上调进煤炭数量在9.3亿吨左右,增幅达8000万吨。其中,有6.8亿吨左右煤炭来自北方港口。

  在澳大利亚进口煤实施零关税之后,进口煤到岸价比国内煤到岸价性价比上占据优势较大。加之国内煤炭去产能的继续进行,煤炭资源依然偏紧。今年,澳洲煤将继续强势进入南方市场,对传统的北煤南运带来冲击,预计我国进口煤达到3亿吨,增幅将达到5000万吨,而沿海地区进口数量将达到2.5亿吨,同比增加4000万吨;沿海地区的另外4000万吨增量,将从北方运煤港口拉运。北方港口中资源较为丰富的秦皇岛、黄骅港优势较为明显,运输形势看好。两大港口与大秦、朔黄线相配套,煤炭资源有保障,车船运力充足,有利于两大港口发挥中转效率高、吞吐能力强的优势,预计黄骅港、秦皇岛港煤炭吞吐量均会超过去年水平。

  去年,受煤炭去产能以及货源分流影响,我国第一运煤大通道—大秦线完成煤炭发运量3.51亿吨,同比减少4574万吨;而受准池线发力影响,大秦线主要竞争对手—朔黄线全年完成煤炭发运量2.72亿吨,同比增加5475万吨。去年,受货源分流影响,大秦线配套港口:我国主要煤炭枢纽港秦皇岛港煤炭运输生产不饱和,最大运行能力达2.5亿吨的秦皇岛港完成煤炭吞吐量仅为1.59亿吨,煤炭吞吐量同比出现6000万吨的大幅下滑。

  今年,沿海煤炭运输机遇增多,从国内外经济形势来看,一些长期利好政策效果的释放或将支持经济企稳回升,煤炭市场需求将继续看好。随着国民经济企稳回暖,南方沿海地区对煤炭需求的增加,以及国家政策倾斜,铁总调整车流,神华、伊泰等部分优质资源的集中到港,预计大秦线和秦皇岛港煤炭运量将出现反弹。今年,预计大秦线发运煤炭数量增幅在3000-5000万吨,而铁路运距较近的秦皇岛港成为最大的受益港口,吞吐量将呈增加态势。尽管今年煤炭市场趋好,国家有关部委对大秦线和秦港更加重视,并有出台政策倾斜,确保秦皇岛港场存不至于大幅下降,即使这样,大秦线和秦皇岛港仍面临竞争压力。

  首先,铁路通道竞争愈发激烈。随着国家铁路路网建设的不断推进,“三西”地区煤炭外运通道进入“三足鼎立”时代,大秦线、朔黄线、蒙冀线三大铁路线齐头并进,尤其蒙冀线是新投产的线路,该铁路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争取货源,扩大市场份额;蒙冀线运输突破“瓶颈”之后,对大秦线形成强有力的竞争。随着准池线的发力,神朔黄铁路运能得到极大提升,“煤运第一通道”大秦线的优势地位面临挑战,主产地煤炭货源继续面临分流的危险,三大铁路线相互制衡和竞争。

  其次,公路汽运煤运输仍具有竞争能力。去年,汽运煤集港量高达6000万吨,汽运煤严重冲击了铁路煤炭运输和传统的“西煤东调”运输模式。回顾去年1-9月份,汽运煤得到地方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汽运煤成本优势凸显;加之周转速度快,操作灵活,受到煤炭发运企业的青睐,也造成铁路运输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去年四季度,受汽运煤治超影响,汽运集港的成本高于铁路运输,大量货源回归铁路,给铁路运输的组织及运力配置带来巨大压力,也带来良好机遇。就煤炭运输而言,公路与铁路运输方式的竞争正在白热化,尤其柴油车的改造升级,以LNG等清洁能源替代燃油,通过清洁环保的汽运方式运输,将对铁路运输形成分流。

  再次,新铁路投产改变传统运输格局。随着准池线、蒙冀线、瓦日线先后投产要和运营,“三西”地区煤炭外运通道增加,运输格局发生变化,大秦线传统货源面临向准池线、蒙冀线大量分流的风险。去年,经准池线发往黄骅港的煤炭运量为4000多万,而经蒙冀线发往曹妃甸港的煤炭量为2900多万,很多货源分流的就是原属于大秦线的货源。今年,部分煤炭资源继续面临着分流。后续随着瓦日线装车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晋中南铁路也将对山西南部煤炭资源形成分流。


运煤电商 运煤物流 煤炭大数据 鄂尔多斯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