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港、秦皇岛港煤运实力大比拼
来源:    作者:海霞    时间:2017-02-10 08:56    浏览:2395次

  受煤炭资源分流、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去年,秦皇岛港煤炭吞吐量历史上首次被黄骅港超越。去年,秦皇岛港实际完成煤炭吞吐量仅为1.59亿吨,而黄骅港完成煤炭吞吐量达到1.73亿吨,秦皇岛港比黄骅港煤炭吞吐量低1379万吨。

  今年,国家有关部委对大秦线和秦皇岛港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对秦港的重要作用更加重视,铁总也将继续增加秦皇岛港方向煤车数量,将秦港存煤打高到一个高位水平。神华、伊泰、同煤等主要发煤企业增加大秦线和秦皇岛港的煤炭发运量,促使内蒙西部地区部分资源回流到大秦线和秦皇岛港,预计今年,秦皇岛港煤炭吞吐量有望出现回升,有望超过1.8亿吨,超过黄骅港不是奢望。

  表一、秦皇岛港和黄骅港吞吐量对比情况:

港 口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秦皇岛港

25130

23455

23564

23705

22009

15982

黄骅港

9608

10202

13222

13745

11736

17361

对 比

+15522

+13253

+10342

+9960

+10273

-1379

  表二、秦皇岛港和黄骅港的设计能力分析:

 

装船能力

最大中转量

堆存能力

配套铁路情况

后续煤码头发展情况

秦皇岛港

1.88亿吨

2.53亿吨

950万吨

设计能力4.5亿吨的大秦线

控股建设曹妃甸煤二期码头

黄骅港

1.83亿吨

1.73亿吨

380万吨

设计1亿吨准池线和设计3.5亿吨的朔黄线

规划建设1亿吨的煤五期

  多年来,秦皇岛、黄骅港两大港口合计运输煤炭数量保持在3.3-3.7亿吨之间。两大港口群在“北煤南运”中的作用巨大。从2011年—2015年的吞吐量变化情况来看,秦皇岛港煤炭吞吐量明显高出黄骅港一筹,比黄骅港煤炭吞吐量高72%-129%。

  去年,黄骅港登上“煤运第一大港”的宝座,正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两港交换了位置,但黄骅港仍存在一些不可克服的困难,影响黄骅港继续扩大运能。

  黄骅港旗下分为煤一、二、三、四期煤码头,当初港口设计就是主运神华集团自己的神混等大宗货源,而部分黄骅港无法转运的资源由大秦线和黄万线运往秦皇岛港和天津港南疆码头下水。每年在秦皇岛港下水的神华资源大约有4000万吨左右,而天津港南疆煤码头下水的神华资源大约有4500万吨。多年来,黄骅港的煤炭货源和运力并不充足,码头也没有实现满负荷运转。设计能力高达1.83亿吨的黄骅港在2011年—2015年之间,煤炭吞吐量一直稳定在0.96-1.37亿吨之间,没有出现大的涨跌变化,运行较为稳定。

  在前年准池线开通之后,去年准池线开始发力;而黄骅港也恰恰在这个时候,宣布设备、设施对外开放,非神华煤也可进入黄骅港中转下水。去年,约有4000万吨的准混和伊泰煤由以前的“大准-大秦-秦皇岛港”通道转到“准池-朔黄-黄骅港”通道下水,增加了黄骅港的资源集港数量。

  而对比黄骅港,秦皇岛港货源腹地相对辽阔,集疏运能力强,煤种相对多一些,秦港堆场容量更大。秦皇岛港煤炭资源主要来自山西、陕西、内蒙西部地区,其中主要以神华、中煤、同煤、伊泰等四大户为主,市场户也占相当一部分。加之有大秦线运煤铁路支持,秦港煤炭吞吐量长期保持在2亿吨以上水平。去年,受煤炭分流影响,秦皇岛港煤炭发运量大幅下降。

  去年,秦皇岛港和黄骅港煤炭吞吐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准池线发力,朔黄线和黄骅港运量快速增加,大秦线和秦皇岛港煤炭吞吐量出现剧减。环渤海港口运输形势,由原来的秦皇岛港占优势,转为黄骅港占优势。数据显示,去年,秦皇岛港煤炭吞吐量大幅下跌6027万吨,黄骅港煤炭吞吐量大幅上涨5625万吨。秦皇岛港减少的运量正是黄骅港增加的运量,“第一运煤大港”和“第二运煤大港”发生变化。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国家有关部委对秦皇岛港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铁总也将继续增加秦皇岛港方向煤车数量。今年,神华、伊泰、同煤等主要发煤企业增加秦皇岛港的煤炭发运量,促使部分“三西”资源回流到大秦线和秦皇岛港。从今年一月份的煤炭运输情况进行分析,一月份,秦港完成煤炭吞吐量达到1867万吨,同比增加408万吨,吞吐量超过黄骅港。根据煤炭交易会上各大发煤企业的订货情况,秦港在平抑煤价和平衡煤炭市场供需关系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国家有关部委的政策倾斜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预计今年,秦皇岛港煤炭吞吐量有望出现快速增加态势,全力赶超黄骅港。


运煤电商 运煤物流 煤炭大数据 鄂尔多斯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