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将进一步加强监管,严禁非示范性煤制油气项目擅自开工建设
3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信部联合印发《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煤化工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出于对保障能源安全、调整能源结构的考虑,包括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在内的现代煤化工产业自诞生之日起,就格外受国人关注。把我国储量巨大的煤炭资源由燃料变成原料,因极具遐想空间,地方和企业投资热情高涨。
不过,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近几年,现代煤化工产业遭遇了不少挫折,国家对待其态度也愈发审慎,坚持“示范先行”的基调不变。
“十三五”时期,国家将以世界一流为目标,重点打造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宁东、新疆准东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同质化发展趋势显现
部分项目亏损严重
前几年,煤炭资源富集省份纷纷意识到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对于促进煤炭工业转型和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再加上受高油价、高气价刺激,国内掀起一阵“逢煤必化”的热潮。
“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甘肃及宁夏等省份,竞相进入现代煤化工领域,出现了同质化发展的趋势,众多项目都出现亏损。”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神华集团是国内率先开展煤制油项目核心技术研发与工业化示范的企业之一,先后建设了神华鄂尔多斯18万吨/年间接煤制油、神华鄂尔多斯108万吨/年直接煤制油和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神华集团业已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掌握百万吨级煤炭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煤制油核心成套技术的企业。
与宁煤运营情况较好的煤制油项目不同,一些前期开工建设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并未达到预期目标,有的企业甚至把旗下项目打包进行了资产处置。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究其原因,一是投资成本巨大,动辄需要上百亿元。据估算,一个煤制油项目的规模必须达到年产30万吨以上,一个煤制烯烃项目的规模必须达到年产60万吨以上,才具备经济性。”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但国内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秩序尚待规范,很多项目规模有限,这就造成部分项目投资与收益不成比例。”
“二是许多关键技术我国仍然没有完全掌握,比如煤化工能源转化率和催化剂收率的问题都未得到彻底解决;大量技术均为首次工业化示范,工艺技术、设备选型等方面均存在不可控因素。再加上运营管理经验不足,导致部分装置无法实现‘安稳长满优’运行。”上述负责人说。
“三是现代煤化工产品在进行项目论证和可研时,与石油化工产品相比往往具 有价格优势,但等到项目实施并最终出产品时,已是5年后甚至更长的时间。未来,这些产品能否像当年一样拥有竞争优势,是很难预测的。”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特别是煤制油气,目标市场必然与市场占有率占优的‘三桶油’发生关系,议价空间有限,赢利能力大受影响。”
煤制油气政策收紧
大批项目将延迟或取消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3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65.4%,比2015年提高4.6个百分点,预计2020年或超70%。
毋庸赘言,煤制油气技术能够显著抵御石油安全风险,但这并不代表煤制油气项目越多越好。《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煤制油气生产能力要分别达到1300万吨和170亿立方米左右。这是两个很谨慎的数字。为何这么说呢?
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1月份,我国已投产的煤制油气项目产能分别为818万吨和51.05亿立方米,加上在建和已经拿到路条随时可能开建的项目,我国煤制油气产能总计达到了2868万吨和788.3亿立方米,这已远远超出《规划》目标。
“当前,我国煤化工项目重复建设、盲目跟风的问题较为严重,导致煤化工产品结构趋同、产能过剩以及大量投资浪费。”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规划》对于煤化工的着墨,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概括,即控制产能、升级示范、发展技术、建设重点。《方案》亦体现了这一精神。
“据此可以判断,国家将进一步加强监管,严禁非示范性煤制油气项目擅自开工建设,遏制‘一哄而上’现象。现存符合条件的煤制油气项目,仅有24%、16%的规划产能得以保存。”上述负责人说,“当前国家只同意给予神华集团煤炭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消费税减免政策,而不是大范围给予相关政策,也从侧面验证了这一点。”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若能做到比石化企业成本更低、产品更优、更环保,我国煤制油气的产能达到5000万吨甚至1亿吨的规模,是符国国情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推动煤制油气更具市场竞争力
有助真正实现产业化
作为全球最大的煤制油化工产品生产商,神华集团在现代煤化工领域拥有技术、资源、管理、人才、产品等诸多方面的优势,称得上是业内标杆。
以煤基烯烃为例,神华集团神宁50万吨煤基烯烃项目GSP和MTP核心装置经过数千项技改后,历时两年多实现达产创效目标,而国内其他企业的同类装置至今未解决核心技术问题,尚未实现“安稳长满优”运行。
此外,神华集团将煤制油项目作为调 节杠杆,对上调节区域煤炭供给平衡,保证煤炭板块最大经济效益;对下继续延伸产业链,根据煤基油品技术特点,走高端精细化工路线,进一步增强煤制油项目经济效益,收效良好。
“十三五”时期,现代煤化工产业应如何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呢?
“对于煤制油气企业而言,首要的是加强煤制油气技术研发和装置运行管理,努力在新技术开发、成本管控、产品多元化、运行可靠性、安全环保运行等方面下功夫,使煤制油气更具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产业化。”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通过神华集团、伊泰、兖矿等企业的成功实践,煤制油在设备制造、工程建设与运营环节的成本大幅降低。同时,新型化工材料和精细化学品领域高端品种相对短缺。“综合考虑市场容量和成本效益因素,建议重点发展煤制油项目,配套发展煤基烯烃项目,再通过技术引进、合资合作,大力向乙烯和丙烯下游产品链发展,生产差异化、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上述负责人说。
上述负责人最后表示,建议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和重点项目突破、横向复制放大、纵向延伸产业链条的思路,在宁东、鄂尔多斯、榆林构建全国能源化工“金三角”,建设集煤炭开采、煤制油及精细化深加工、科技研发、装备制造、仓储物流、专业化服务为一体的国际超大型煤制油化工核心区。
上一篇: 全市安全生产调度会议召开
下一篇: 神华宁煤实现首季“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