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拥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发展基地之一,发展现代能源经济是优势所在、机遇所在。2023年,内蒙古全力推动能源工作“闯出新路、进入上游、奋勇争先”,创多项历史新高,在高质量推进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同时,也有效带动促进农牧民增收创收,推动“绿色”利民惠民富民。
2023年,内蒙古新能源项目完成投资近1700亿元、同比增长33%。预计到年底,风光氢储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将实现投资730亿元、同比增长近18%。新能源项目投资占比能源重大项目总投资74%,成为拉动能源项目投资增长的主力军。
内蒙古着力优化新能源生产布局,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自治区新能源倍增行动实施方案》,针对发展相对落后地区沙戈荒土地较多、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禀赋较好、建设条件优越、具备规模化开发条件等特点,布局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边境沿线、戈壁荒漠地区新能源基地建设规模超过5000万千瓦,有效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带动和改善边远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全区经济发展。
内蒙古紧抓快干促进新能源建设,全力推动农牧民的积极参与,把光伏扶贫作为推动新能源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的新探索、新方式。2023年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光伏帮扶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计划在全区未享受光伏扶贫政策的行政村,布局村级光伏帮扶电站100万千瓦左右。自2017年以来,全区累计安排光伏扶贫项目规模达165.5万千瓦,2019年底全部建成并网发电,累计发电已超过百亿千瓦时,惠及11个盟市、2335个嘎查村的15.3万农牧户,推动农牧民在20年内实现稳定增收。
为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内蒙古以农网巩固提升工程为抓手,重点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边境县、抵边村庄等农网薄弱地区加大配电网建设力度,“十四五”以来共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4.45亿元,完成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5321公里,新建和改造低压线路3155公里,改造户表3.2万块。在此基础上,印发了《保障偏远农牧户基本生活和基本生产通电升级工程实施方案》,从2023年8月份开始,到2024年底,集中完成近2万户偏远农牧户通网电和新能源供电系级升级改造工程。
与此同时,内蒙古切实保障农牧民用煤用气需求,针对今冬明春全区农牧民320万吨取暖用煤需求、城镇居民1660万吨集中供热用煤需求,内蒙古积极做好煤源落实、煤质保障等工作,制定出台了《今冬明春供暖季民生供暖用煤保障工作方案》,全力保障全区群众温暖过冬。同时加快推动朝阳建平至赤峰输气管道建成通气投运,结束了赤峰市槽车拉运的供气方式,民生用气价格大幅下降,多措并举为农牧民用煤用气提供坚强保障。
上一篇: 全市安全生产调度会议召开
下一篇: 情绪分化,高位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