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格局主导定价体系 铁矿石中长期存下行压力
来源:中国煤炭资源网    作者:    时间:2017-05-18 15:17    浏览:1082次

  机构分析认为,影响铁矿石价格的因素主要有铁矿石市场供需格局、行业集中度、钢价走势和海运费四个方面,其中供需格局占据主要地位。中长期全球铁矿石供给持续扩张,而需求见顶叠加废钢替代效应增强,铁矿石需求或下行,供过于求的局面难以缓解,矿价存在下行压力。

  (1)供需格局

  供给端,2015年四大巨头产量合计达10.01亿吨,占全球比重高达49.91%,因此四大巨头的生产计划是影响国际铁矿石供给的主要因素。

  需求端,2016年全球粗钢产量前三的国家分别是中国、日本和印度,合计占比为62.85%。其中中国贡献最大,粗钢产量占全球的50.40%。因此我国等钢铁大国的行业政策及粗钢产量变化趋势为影响国际铁矿石需求的主要因素。

  (2)行业集中度

  卖方市场,2016年全球铁矿石行业的CR4(行业前四名份额集中度指标)为49.91%,形成寡头垄断格局,具备一定的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

  买方市场,根据国际钢铁协会数据,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占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截至2015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达到9.53亿吨,占全球铁矿石进口量的比重高达65.07%。而2016年我国钢铁行业CR4为21.70%,议价权较弱。

  (3)钢价走势:根据MRI研究发现:(1)钢材价格指数的波动约有2%由铁矿石价格指数造成;(2)铁矿石价格指数的波动约有40%是由钢材价格波动引起的。因此从短期来看,钢材价格的波动与铁矿石价格波动互为因果关系,但是钢价的波动对矿价的影响远远大于矿价波动对钢价的影响。

  从高频数据上来看,矿价和钢价二者长期趋势保持一致,相关系数高达0.95。

  (4)海运价格:铁矿石贸易以海上运输为主,因此运费是铁矿石到岸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进口铁矿石的价格,巴西-青岛海运费占到岸价的10%-30%,西澳-青岛海运费占到岸价的5%-10%。

  国际通用铁矿石的定价机制是由长协定价逐渐发展为更为灵活多变的指数定价。(1)长协定价机制:1980-2010年国际铁矿石主要采用长协定价机制,矿石三巨头和亚洲、欧洲企业代表确定公开价格,其余厂商跟随。(2)指数定价机制:铁矿石长期协议定价机制在2010年彻底破裂后,定价方式进入更为灵活、多样和短期的指数定价阶段。

  供需格局是影响矿价的主因,广发证券研究员李莎判断认为,供需格局主导定价体系,需求见顶而供给扩张,价格中长期存下行压力。

  供给端:海外四大巨头成本长期都将低于国内矿山,为四大矿创造巨额利润,而扩产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市占率,另一方面可以加强规模效应、降低边际成本,因此四大矿石巨头的扩产步伐近年内预计不会停止,全球铁矿石供应端将持续扩张。

  需求端:随着经济发展引擎由传统转为新兴以及经济增长动能由固定资产投资拉动转为扩大内需拉动,工业化进程将从高速发展向平稳发展过渡。单位GDP钢材消费强度将下降,钢铁需求或已见顶,粗钢产量减少,进而带动铁矿石需求走低。我国也不例外,随着经济结构性减速,钢铁行业供给过剩的局面日益严峻;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钢铁供给端结构性收缩为确定性事件。

  叠加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强调“提质增量”,短流程炼钢占比将提升,废钢对铁矿石的替代效应增强,导致铁矿石需求减少。

  综合供需来看,铁矿石供过于求局面将进一步恶化,矿价存下行压力。


运煤电商 运煤物流 煤炭大数据 鄂尔多斯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