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价格还在涨!动力煤延续阶段性反弹,实乃天气与库存的博弈!
来源:全球煤商网    作者:张田田    时间:2023-06-25 09:54    浏览:331次

厄尔尼诺现象来袭,2023年夏天或成为史上最热夏天!

来自中国气象局应急办消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预计未来10天,华北东部、黄淮大部将持续高温天气,高温日数有8天左右。经综合研判和应急会商,中国气象局于23日9时启动高温四级应急响应。

受高温影响,下游电厂日耗持续高位,从坑口到港口,电煤市场情绪走强,报价连续上涨。

根据数据显示,6月以来环渤海动力煤现货价格运行在759-833元/吨,均价790元/吨。其中,759元/吨的价格低点出现在6月13日,之后受部分刚需采购需求释放、优质现货资源边际供应不足以及进口煤性价比收缩等因素影响,价格迎来反弹,截至6月21日涨至836元/吨。

回望上周,煤价走势“喜人”。后期煤炭走势如何,重点在“去库”。如今的动力煤市场,仍然持续呈现着“三高一低”(高产量、高进口量、高库存、低需求)的特征。

国内煤炭产量持续增长。

国家发改委日前组织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今年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各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安排。在政策端强力推动下,预计迎峰度夏期间,国内优质煤炭产能将持续释放,煤炭产量将维持高位运行。

今年以来,主要产煤省陆续发布今年的煤炭生产目标,其中晋陕蒙的煤炭产量有望达到13.65、12.5、7.5亿吨,同比增长4.4%、0.5%和6.5%。根据公开渠道的数据统计,今年煤炭产量同比去年至多增加2亿吨,增幅在4.4%左右。

总结:国内煤炭产量高位输出,库存仍处于高位,抑或遏制煤价上涨。

进口煤量维持同比高位水平。

在进口零关税政策和国际市场供应相对宽松的影响下,1-5月份,我国煤炭累计进口量1.8亿吨,同比大幅增长89.6%。迎峰度夏期间进口煤量仍有望维持同比高位水平。

不过,随着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逐月环比减量的可能性较大。

  • 一是进口煤的性价比在收缩。由于内贸煤价格下跌较快,当前不少中低卡进口煤已经倒挂,高卡进口煤的优势也较前期明显收窄。
  • 二是今年国际市场煤炭产量增量有限。印尼、俄罗斯能源部门公开消息显示,印尼今年计划生产6.95亿吨煤炭,同比仅增加800万吨,俄罗斯也基本维持2022年产量水平。

因此,随着北半球进入夏季,高温天气蔓延至欧洲、亚洲等国,国际市场能源需求或将增加,这将导致可流向我国的煤炭数量减少。

火电与水电替代影响。

从发电的结构来看,火电与水电之间呈明显的替代效应。5-10月为传统的丰水期,水力发电量对火电形成一定挤占。

根据历史表现,水电贡献占比往往在汛期的7月达到全年峰值约21%水平,较4月的15%提升6个百分点;而火电贡献占比则从4月的73%下降至约70%水平。

所以夏季动力煤需求及价格的弹性与水力发电强劲与否密切相关,若出现类似2022年的极端干旱天气,则很容易刺激煤价突破旺季基本支撑出现大幅上涨行情。反之,今年夏季煤炭需求仅仅是呈稳步的季节性改善,而非类似2022年的跨越式增长。

温馨提示

如果今年6-8月旺季难以充分消化国内煤炭以及进口煤超高的盈余库存,在超预期因素未发生以及供应端高位延续下,对煤价或仅能提供基本支撑而非反转的上行动力。

此外,若夏季去库不充分,高库存进入9-10月淡季后,煤价或将再面临类似5月时的易跌难涨的局面。

文中部分文字来源于中国煤炭市场网、华泰睿思,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运煤电商 运煤物流 煤炭大数据 鄂尔多斯煤